市场底的前兆出现了吗?
市场底的前兆出现了吗? 更新时间:2010-5-24 2:28:32 当前多空双方各执一词,多空理由似乎都十分充分,但这依然抵挡不了市场对“市场底”的执着探寻。那么,当市场底真正来的时候,到底有哪些前兆,或者说有何标准来进行提前预判呢?
在深圳炼金术金融投资教育集团董事长宋文彪看来,市场底部真正到来时有四大标准:其一,资金流入,大量流入;其二,连续出现盈利效应,至少有20%的股票有30%以上的涨幅;其三,明显的,政策支持板块的轮动效应;其四,底部上下震荡幅度超过20%。
同为私募的杭州慧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一慧则认为,第一,市场群体性认为大势这一次的投资行为可能是错误的;第二,大家都知道是底了,但都不敢买,怕更低;第三,在估值明显合理的前提下,多方没有还手之力,任由空方长驱直入;第四,基金仓位普遍较轻,散户纷纷割肉。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市盈率高低这一标准是毫无疑问是落不下的。光大保德信认为有三个标准:新股发行市盈率回到25倍左右;政策支持力度和货币政策转向;下跌幅度足够大和时间足够长。
金元比联的观点则相对朦胧。他们认为,市场底部的出现只有在股价已经充分反映最悲观的预期,或者价值非常低估,或者政策出现变化,投资者预期改变才能形成。
而在上投摩根投资副总监、行业轮动基金经理许运凯看来,对于底部的判断,应就具体情况结合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从过往的市场情况来看,不同时间、不同市场的情况下会有不同判断标准。比如股票型基金在行业内的平均仓位跌至70%;又比如从估值角度来看,A股市场平均PE是22倍;大盘权重股领涨也是一个标准。
天治创新先锋基金经理龚炜则加入了成交量这一指标的判断:“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可能是判断的依据:一个是成交量的持续放大;其次是领跌的地产、银行等权重板块的企稳;再次是有利于明确市场预期的政策的持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