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建材涨价“冲击波”:上游钢铝、玻璃价格“刹车”,下游需求遭抑制2、回收来的旧家电都去哪儿了?记者揭秘3、买窗不踩雷,10条干货指南
建材涨价“冲击波”:上游钢铝、玻璃价格“刹车”,下游需求遭抑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 胡晴 武汉、广州报道
建材的“涨价潮”已传递到下游市场。
11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武汉宜居家建材市场,宜居家建材市场约有二十多家门面店铺,经营项目包括软装、地板、门窗、瓷砖等。适逢周末,前来选购的顾客却并不多。
尽管销售不旺,但不少建材店铺的经营者表示,进货价格从今年9月份开始快速上涨,他们也就只能选择涨价。
主营铝合金门窗的杨先生拍着店里的窗户样品对记者表示,“铝材本身涨价了,我们也就涨了一点。原来一个平方580元,9月开始一平方600元,涨了20元。”
中信建投期货有色研究员王贤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年中开始,建材的终端市场开始上调终端价格。如铝合金门窗等,无法完全把成本涨幅传导给消费者,只能让渡部分产品利润,但整体涨幅亦达到15%左右。像瓷砖、卫浴、家电等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涨5%-20%不等。
不过,在上游市场的涨价逐步放缓甚至回调之后,建材下游的“涨价潮”恐怕也难以持续。
终端市场“涨价潮”
从9月份开始,建材集体进入一波“涨价潮”。
“今年建材的价格几乎一直都在涨,但是从9月份开始,上涨的幅度变得很快,不光是地板在涨价,什么建材都在涨,现在地板一平方米涨几元钱,涨多了卖不出去。”武汉宜居家建材市场一位经营地板和吊顶的商铺老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另外一位主营地板的商铺老板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10月份开始,地板每平方米上涨了7到8元。
整体来看,这一轮建材市场的“涨价潮”几乎波及各个领域,从门窗、地板、吊顶,到石材、铝材、水泥等,但这轮上涨并非由下游的高需求推动的,而是由上游涨价拉动的。
武汉宜居家建材市场的多位商铺老板表示,他们本身并不愿意涨价,因为担忧客户不接受,但是进货价格上涨,因此“不得不涨”。
王贤伟表示,上半年来以铝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导致下游建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以建筑铝材为例,上半年铝型材涨幅基本跟铝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涨幅30%左右。下半年商品价格再次上行,型材价格最高在上半年基础上再涨15%-20%左右,其他建材如水泥、瓷砖、线管等均有不等程度上调。
他指出,此番涨价可以看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今年年初开始持续至年中,主要原因是供应链短缺叠加通胀持续上行。第二阶段是8月份开始持续到10月底,由能源短缺带来的能源价格飙升,从而增加了所有工业品的生产成本,再次推动建材等商品价格走高。
“今年的涨价潮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而今年的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全球传统能源紧缺,进而推动传统能源价格走高,引发全球商品价格生产成本上行。”王贤伟指出。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从水泥来看,9月因为减产导致水泥在一段时间供应比较紧张,价格上涨明显。到10月份,很多工地超出了施工预算从而减少施工,对水泥的需求下跌。但是为什么水泥的价格还在上涨?这主要是因为10月份煤炭成本高,推动水泥生产成本上升。
上游价格“刹车”
目前来看,上游建材涨价已经出现“刹车”。
11月4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10月下旬数据,黑色金属价格集体下跌,其中螺纹钢价格5371.7元/吨,跌幅达到6.7%。有色金属中,铝锭的价格为21112.9元/吨,跌幅达到10%,但铅锭的价格仍然有4%的涨幅。非金属建材中,玻璃出现明显跌价,浮法平板玻璃(4.8/5mm)下跌5.2%,但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袋装)仍然提价4.9%。
不过,步入11月以来,水泥价格也“挺不住”了。国泰君安11月6日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来自数字水泥网的数据显示,上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环比下跌1.7%,但各个区域的走势不同,其中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下跌10-50元/吨,华北出现20-30元/吨的上涨。企业出货量只有正常水平的6-8成。
卓创资讯水泥分析师侯林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步入11月份,水泥的成本下降,加之极端天气变化导致需求减少,水泥出现了部分的降价,但下降幅度相对较少,有一些地区相对更坚挺。有些区域水泥价格在700-800元,就算下降30-50元也对于施工成本的减少影响不大,价格过高抑制需求,后面水泥价格走势肯定以逐步下调为主。
“不过,下调不可能一步到位”。侯林林进一步指出,从终端市场来看,降价的趋势也是确定的。从民用的需求来看,很多小型水泥企业是采购熟料来生产水泥,熟料最长可以储存6个月,因此这些小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盈利空间来调整价格。以广东地区来说,大的水泥生产厂商对外的报价较高点下降30-50元,但是有些小厂商从国庆节之后降价,累计已经降价110元左右。
王贤伟也表示,本轮建材价格多数已出现回落,像金属相关的建材价格回落幅度较大,例如钢材、铝材、铜线缆等,化工相关的建材如PVC管、塑料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主因在国家煤炭保供稳价政策下,动力煤价格已下跌50%多,随之而来的是多种工业品生产成本下跌,带动建材生产成本下行。
而从需求来看,也不支持建材的持续涨价。
“目前整个地产行业均面临政策调控的压力,高负债房企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导致建筑新开工率明显下滑,与新开工关系较为紧密的建材如钢材、水泥等价格受影响更大。而目前建筑竣工增速较为稳定,与之相关的建材如铝材、线缆等受影响相对较小。”王伟贤表示。
侯林林也表示,从未来水泥市场的需求来看,一般来说,南方市场到春节前都是传统的旺季,北方市场从12月到明年3月初就进入淡季,需求下降到正常水平的1/3以下。但南方市场对于水泥的需求也很悲观,首先是水泥价格处于高位,降价非常缓慢,进一步抑制了需求。
目前来看,终端的装修市场的需求不强,导致不少终端商铺难以将涨价完全向下游传递。一家石材经销商表示,9月以来所有建材的进货价格都在上涨,整体涨价幅度大概在10%以内。“但我们铺租不贵,所以暂时没给客户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回收来的旧家电都去哪儿了?记者揭秘
来源:央广网
从2019年在某平台卖出第一件闲置物品开始,五年来,傅女士已卖出了近百件旧商品,包括蓝牙音箱等小家电。就在最近,她换了一种方式,趁着这波“以旧换新”热潮,为家里置换了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通过参加‘以旧换新’活动,算下来总共优惠了近五千元。”傅女生告诉记者。
眼下,随着今年各地家电“以旧换新”政府补贴政策落地,家电销售火热,不少像傅女士一样的消费者,给家里的电器来了一次更新换代。据商务部数据,截至11月10日,全国已补贴厨卫局改相关产品1038万件,家具家装相关产品820万件;截至11月11日,2160.8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3271.9万台。
“以旧换新”促进消费市场升温的同时,置换出的废旧家电数量也在激增。那么,回收来的旧家电都去哪了?目前“以旧换新”取得了哪些成效,还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让“以旧换新”系列政策进一步有效落地?对此,央广网记者进行了采访。
大货车将废旧家电运输到家电处理企业 (央广网记者孙俊 摄)
废旧家电进入月台(央广网记者孙俊 摄)
记者探访:旧家电有了“身份码” 处理全程可追溯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购买完新家电后,售后工作人员送货上门时也会提供回收服务,再统一配送到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末端处置。
在率先进行数字化改革的浙江,废旧家电处理越来越智能化。近日,记者走进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台台消费者置换下来的废旧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进入月台,称重后被贴上“原料码”,工人通过扫码了解产品信息并对旧家电进行分类。旧家电被拆解和处理成为铁、铜、铝、塑料等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材料,随后被分类存放到产品箱,每个产品箱就有了对应的“箱码”。
该公司总经理强毅告诉记者,“身份码”让处理全程可追溯,大大提高生产的规范性和效率。
废旧品自动化分拣
废旧家电称重后被贴上“原料码”(央广网记者孙俊 摄)
“家电拆解有一套严格的规范流程,比如拆一台空调的时候,工人要把制冷剂抽出来,如果操作不当导致制冷剂泄漏,那么工人的这台空调就白拆了,这就要求工人严格按照规范来。”强毅说。
在“身份码”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废旧家电拆解还构建了固废大数据监管平台。在该平台大屏幕上,电子废物年拆解量、月度拆解数据、今日拆解量、今日碳减排量、年销售量等数据一目了然,拆解各环节的实时视频也可随时调取,确保了废弃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
固废大数据监管大屏(央广网记者孙俊 摄)
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家电还开设有不同的拆解流水线。“工人只需将冰箱中的制冷剂抽出和压缩机取出,流水线就会将冰箱送入破碎仓,破碎仓会将破碎出的铁、铝等材料进行自动分类。”强毅说,“这条流水线工人最少,效率最高,1个小时可以处理80台到100台旧冰箱,也就是说1分钟可以处理1台以上的旧冰箱。”处理后的铁、铜、铝、塑料等旧料被送往冶炼厂,成为家电生产的新材料,从而实现废旧家电再利用。
冰箱拆解线(央广网记者孙俊 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废旧家电回收一直存在规模小、分散化、技术滞后、管理混乱等问题,亟须形成标准化、专业化、技术化的回收循环体系。强毅表示:“‘以旧换新’数字化绿色循环体系的推出,不仅能提升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对用户和产业是双赢。”
企业:“以旧换新”使居民与企业共赢
目前,多地家电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景象。在全国多地相关电器门店内,空调、冰箱等各类家电柜台上,均粘贴了政府“以旧换新”优惠标签,在店内的显眼位置还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等形式,宣传“以旧换新”的政策解读。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程会强表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有利于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促进绿色发展。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有利于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是扩大内需提振经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加快推动内循环,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少平向记者介绍了其公司旧物回收与处理的具体实践。他表示,企业会向每户居民发放专用收集袋,居民将除厨余垃圾和厕所垃圾外的废旧物放入袋中。放满后,居民通过企业APP或小程序一键呼叫回收员,回收员在一小时内上门收取,并留下新的收集袋。回收物品按重量给予居民“环保金”,可在企业的小程序或APP商城兑换家庭用品。
“每2000户至3000户设一个回收站点,类似快递驿站。”胡少平称,回收物品由企业自有物流车运至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将物品精细分类为9大类40多个小类,包括纸、塑料、电器、玩具、金属等。可回收物送往下游的造纸厂、玻璃厂或塑料厂;有害垃圾交由专业危废处置单位处理。
在胡少平看来,“以旧换新”政策提升了公众对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营造了节能减碳的良好氛围,也让企业运营的信心和动力增强。“我们能够精准掌握当日垃圾回收量、订单数据、物流去向、资源化利用量、碳减排量等数据的实时变化,同时实现政府监管和用户监督,通过全体系数字化监管平台,帮助政府算清‘碳账’,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居民解决了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胡少平说。
专家:“以旧换新”有效落地还需全方位促进
针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今年初,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废旧家电家具规范化回收水平明显提高;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表示,目前换新回收基本上有三种处理方法。第一是直接作为废品处理,第二是相关联的上下游公司可以将有用的零件进行变卖,第三是旧物由此前的生产厂家进行回收。
赵小敏称,目前有些企业对“以旧换新”的投入意愿不足,不过要想在该领域深耕下去,不仅需要包括对旧技术的更新,还要增加资本开支、人员培养等,以提升“以旧换新”的效率。例如在物流行业,各种配套设施要跟得上,相关部门也要对企业用地、税收等方面优先给予补贴,目前这方面政策需要及时同步更新。
在赵小敏看来,对于快递企业而言,交通运输部公布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包括快递绿色安全治理。企业方面要加大投入,包括转型力度、方向以及经营方式,完全以价格驱动是行不通的,还是要以完善的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比如,在“以旧换新”最后一公里方面,企业联合一些电商或者商家要加大“以旧换新”推广。目前来讲已经有进步,但还不够,接下来电商平台也会持续跟进“以旧换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末端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程会强认为,目前旧物回收的标准缺少规范,“以旧换新”价格不统一。“以旧换新”系列政策取得有效落地,还需要对“以旧换新”的标准进行完善。他表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信息存证规范》《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管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四项国家标准目前已通过专家技术审查会,标准提升行动需加快速度,起到标准引领的作用。
“此外,主动上门服务需加强。”程会强称,“以旧换新”涉及千家万户,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更需要深入基层,切实服务,挖掘潜力,扩大市场。如大件旧家具要形成回收—运输—利用一体化的回收链条;探索旧物组合配套换新方式,让旧物有价可依,百姓有利可图,提高群众“以旧换新”的积极性。
程会强认为,“以旧换新”中,家装厨卫改造需要发力。相对而言,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模式相对成熟,政策标准相对完善,但家装厨卫“焕新”还是薄弱环节,也是“以旧换新”最大的增长点。推动家装厨卫“焕新”,需要细化激励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全方位促进“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
11月29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透露,将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中转站和分拣中心,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发展“互联网+”便民回收模式,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
来源:央广网(记者郭佳丽 王晶 王迟 孙骏)
买窗不踩雷,10条干货指南
买窗怕被坑?花几分钟看完这10条避雷指南,干货较多!
1.门窗报价增项坑
大家是不是经常见到买门窗后期加增项扯皮的案例了,咨询预算时报价低,交完定金测量后会有各种加价项目,总价会超出预算很多,这是典型的低价套路,不要只看单价高低。
2.规避升级补差价
不要再相信什么赠送五金、纱窗的套路,赠送的五金是国产的,想要好点的就升级买进口的,纱窗是尼龙网的,想要结实耐用还要升级买金钢网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哪有免费赠送的好事?
3.注意面积损耗
简单点说就是多算你家窗户的平米数,比如单窗不足2平米按2平米算,或者说实际面积是10平米,最后按12或者13平米计算,大多数业主是不会再核算的,就算你发现了,商家会说这是损耗。
4.铝材品牌≠窗户品牌
像市场上常看到或听到的广东某铝、某发、某美以及北方区域的某旺、某平、某建等其实都不是窗户品牌,它们只是铝型材厂家品牌而已。
5.玻璃配置更重要
窗户80%的可视面积就是玻璃,评判窗户的性能好不好,首先就是看玻璃配置,不管什么窗户现在的基本配置都是双层中空玻璃,性价比高,想要保温好点推荐三玻两腔LOW-E玻璃,需要隔音好点推荐三玻一腔夹胶隔音玻璃。
6.规格越大不代表保温越好
就好比汽车,不是个头越大,跑的越快,汽车好坏看发动机,窗户好坏主要看门窗五性,分别是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隔音性还有抗风压性,根据你家所属地域、地区、楼层的实际情况选择你最需要的性能配置。
7.窗型方案是否合理
窗型分格不仅仅是窗户本身好不好看的事,要考虑室内全局因素,比如窗户把手的位置,阳台窗户是否吊顶,后期窗扇能否打开等等。
8施工方案是否专业
国三分产品,七分安装,再好的窗户安装不到位还是留有隐患,选门窗品牌时也要考虑商家是否具备安装质量的标准规范。
9.保修不要相信文字游戏
不要再相信十年质保或终身保修的商家广告了,根本就是玩文字游戏,只需要让商家承诺一些关键的保修项目就行了,比如五金开关、漏风漏水、玻璃漏气等,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10.签订安全施工协议
更换门窗是整个家庭装修安全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高空作业更要注意施工安全,一定要签订安全施工协议。